1.金字塔修剪法:
瑞士伯爾尼的漢滋·斯普侖格教授,認為果樹應是金字塔形或圓錐形,樹冠基部要寬,上部應長成尖的。這樣光線便能很好地透過樹冠,使樹木的光合作用處于最佳狀態。而且,光線極易到達樹冠下部,照射到下部很大面積上的大部分果實。這種全新的修剪方法傳到鄰近一些國家,加拿大人稱它為瑞士法。這種修剪法,可使蘋果樹復壯,使果樹有10到20年的格外豐產期。其方法是:剪去旺盛的直立枝條,給老樹重新定型,促進樹體中的營養集中于下部的非直立枝條,使其生長良好,以萌發出較多的果枝,促進了坐果率的提高。
2.架線式栽培法:
國外科技人員針對梨樹苗主枝直立后能迅速生長的特點,創造了梨樹架線式大苗栽培法,使梨樹提前兩年結果,并取得了更高的產量。其方法是每隔6米架設一根高4米的木樁,在樁與樁之間橫拉幾道鐵絲,將高1米左右的梨樹大苗按株距1米的間隔移植,可栽兩行。當樹苗逐漸長到比樁高時,將其枝條固定在鐵絲上,并加強水肥管理,該法兩年即能開花結果,適宜大面積推廣。
3.獨枝栽培法:
這是日本園藝技術人員為桃樹設計的一種栽培法。方法是:春季移栽高約1米的樹苗,上留一條生長粗直的枝條;次年春季選擇第二條枝,第一條枝待果實收獲后切除;第三年可從第二條枝上收獲果實,依次反復循環。這種栽培法具有桃樹育成時間短、易于輪作、操作方便、產量高、果型大等優點,而且由于枝高較常規低1米左右,還可免去收獲時的登高爬梯之苦。
4.特殊灌溉法:
澳大利亞果農采用的灌溉方法十分特殊,他們在春季不給落葉的果樹澆水,由于春季不澆水可抑制細胞伸長,使果樹長得矮小,從而減少了大量的修剪工作,而夏季澆水可促進果實生長,因而澳大利亞果農雖然少澆了20%的水,果樹卻增產了20%。
5.交替結實法:
日本山口縣大島柑橘試驗場選用中國青島、溫州高糖系柑,培育隔年結果性強的蜜橘,一年結果,一年休息,使果園面積1/2交替結果,每年可保持穩定的產量,每667平方米產蜜柑2000千克左右。這樣,結果樹可不疏果,并易于栽培管理。
6.疏除葉片法:
蘋果、葡萄等果樹在結果期需要光照,但由于果樹葉太多,影響了光照和通風,從而導致結果率下降。為此,菲律賓園藝專家研制出一種落葉劑,來提高果樹產量,在需要果樹落葉時噴霧一次,就可使樹葉脫落1/3~1/2。據試驗,采用落葉劑后蘋果產量比對照增產80%,葡萄增產65%。如S,S,S-三丁基三硫代膦酸酯,商品名為脫葉磷,可用在蘋果樹上,但要在采收前一個月用藥,建議試用750~1000mg/l藥液噴灑1次,
7.夾種雜樹法:
也就是配置間種授粉樹法。有的果樹自花授粉結實率低,如柚、李、梨、栗、梅等品種,就需要配置授粉樹才能豐產。像柚類的一些品種如沙田柚,自花授粉座果率很低,所以在種植時,必須配置酸柚作授粉樹,才能提高座果率。在 英國由于陰天多,蜜蜂傳粉受到影響,他們經過多年研究,利用圓葉海棠花量大、散粉時間長的優點,在蘋果園中夾雜種植圓葉海棠,每6株蘋果樹夾種一株海棠,從而解決了蜜蜂傳粉概率低的問題。
8.野生蜂授粉法:
日本經過20余年的研究,利用一種馴化了的野生花蜂為蘋果、桃等果樹授粉,野生花蜂粉能力相當于蜜蜂的7倍,所以果樹座果率從15%提高到50%以上,大大提高了產量。
9.養禽除草法:
草食鵝已用于草莓、越橘和樹莓等果樹的雜草控制,如在俄克拉何馬州,有機栽培者用鵝成功控制了商業化規模草莓和越橘種植園的雜草。一般鵝對消除剛萌發的小草最為有效,它們最喜愛食用狗牙根和石茅這兩種果園里特別難除的雜草。
10.紡織品覆蓋法:
美國有機果樹種植中采用機織的農用紡織品覆蓋,其透氣、透水,還能抑制雜草生長,正在替代非可透塑料覆蓋,并用于多年生果樹栽培中,特別適于有機果品的生產。